近日,發電部靈活的將2號機組檢修時的運行“空窗期”轉化為員工技能提升的“黃金期”,開展了一系列現場教學。各崗位運行人員通過直面設備內部結構、實地梳理管線系統等方式,將抽象理論與實體設備一一對應,實現了從理論知識到實操能力的提升。
一是專工牽頭授課:解剖式實景教學——從“設備拆裝”到“系統聯動”。汽機專工以“看得見、摸得著”的方式,圍繞低壓缸葉片排列、汽封結構、疏水系統等關鍵部件現場拆解其原理,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可觀察的設備實體、具體的檢修工序緊密結合,使運行人員能夠更直觀、深入地理解設備構造,明晰系統流程,洞悉運行調整與設備維護間的內在關聯。二是新員工入門:系統化跟崗實訓——從“系統規程”到“管線溯源”。以運行規程為藍圖,各班組的老師傅帶領班上新進員工對照現場設備,系統梳理主、輔機系統流程。通過標注閥門功能、介質流向、系統類別等,將圖紙符號與實體閥門、管道、系統一一對應,強化對各系統的理解及現場設備的熟悉程度。三是提崗人員進階:界面化操作深潛——從“參數監控”到“調控預判”。在經驗豐富的值班員指導下,新提崗員工結合設備構造原理,深入思考、分析操作畫面中的參數曲線與各參數標準值,并結合設備特性反思如何精準預判調控方向、提升監盤質量。
發電部將檢修現場轉化為“開放式課堂”,通過教學場景重構,讓靜態設備在動態探究中成為知識建構的載體,為人才隊伍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。